木·只生产he·杏

杜子美妈妈,您的诗文是我前进的方向QAQ

国家一级社恐单口相声表演艺术家

停止接稿。

特殊时期不补档不私发。

【简单科普向】李杜地位的简单介绍与关于李杜一些论断的反驳

阅前警告:

1.最近看到一些关于李杜的评论,简单科普而已,干货不算多。

2.文学感受≠文学理论,文学感受≠文学史,文学感受≠文学事实,文学感受具有主观性,文学史具有相对主观性与相对客观性。读懂以上的请进

3.依旧是不要来杠,本人不是文学大家,仅仅进行入门级别介绍,有补充可以在评论区补充,撕逼与带有明显错误的论断就算了,会控评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一,关于历史上李杜地位的简单介绍

要简单介绍两人的地位,笼统可能不太好说。只能按照时间顺序一步一步简单叙述,让我们把视角真正放到那个时代,好好分析。

1.盛唐时期,李杜的地位,但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,就是李白之于盛唐,好比jk罗琳之于英国。杜甫就是那个可怜的梵高。

为什么这么说?首先,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可谓是高端的流行读物一般,在文人圈子传播十分广泛。李白名声最盛的时期,正是唐朝最鼎盛时期。可以说,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,政治稳定,为李白出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除了李白自身耀眼的才华外,在经社会稳定,生活安详的盛唐时期,李白在就当时得到极高的认可。同理,与李白同辈,甚至前一辈的诗人,多多少少都沾了时代的光。稳定的社会背景为他们的出名提供了条件。

为什么说李白向jk罗琳呢?两人有以下几个相似点:1.作品都是当时被认可,且名声在外的,影响范围十分广泛。2.都因为自己的作品,得到了皇室的认可。3.都有一大票的迷弟,其中不乏地位尊贵的人。4.天马行空的想象,与浪漫主义色彩,给当时的读者巨大的冲击。

这样对比,是不是对李白这个人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?

反观杜甫。和可怜的梵高一样,杜甫在世的时候,作品都是鲜有人知道的。杜甫的诗风,对于爱好华丽,需要娱乐的盛唐来说,显得太过于平平无奇。杜甫本人写诗,格律严谨,年轻的时候的确也有过雄心壮志,可惜出道太晚,刚出道的时候又不符合大众的胃口,虽然获得过前辈的赏识,但底子并不深厚。加之没法做官,家庭背景并不是十分显赫,没有李白那样冲击性十足的文风,杜甫想要在短时间内在大家如云的盛唐诗圈打开局面,太难太难。

杜甫入京城的时候,盛唐的是个圈子基本稳定,要在盛唐诗圈打出名气,诗人都要经过沉淀,发酵,只有长期产出保证质量的的作品,才能在高手如云的诗圈有稳定的名声和地位,鲜少有一鸣惊人的。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,这个沉淀时期,比如今要长的多,沉淀个十几二十年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。

杜甫尚未沉淀完成,盛唐就乱了,基础没有了,自然难以再继续。而李白,入京城的时候名气就已经有了,并在盛唐达到了又一个顶峰。这可能就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,李杜的名气差距那么大的原因。

2.安史之乱爆发以后,一直到宋诗的形成。

动乱中的记载,是动乱后反思的重要素材。杜甫的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人重视起来的。这也拜杜甫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所赐。可惜杜甫已经不在人世。同时,杜甫严谨的格律,高超的创作技巧,为后人的创作,提供了十分良好的借鉴,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诗歌向前发展。这就是杜甫为什么在文学史上地位那么高的原因。至今,杜甫的《秋兴八首》依旧是诗歌格律的典范。

且,杜甫的诗可学,而李白的诗难学,着基本上是学界公认的。

到了宋朝,宋人一直在寻找,超越唐诗的方法。一直到宋诗形成,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一直将杜甫的是奉为学习借鉴的重要材料。李白的诗,可不可学?可学。但需要具备与李太白本人相近的才华与天赋。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,世界上哪里有第二个李白。(这里的“宋诗”不是“宋朝的诗”的意思,指宋人摆脱唐人写诗方式束缚,有了属于自己的诗歌创作特色之后,创作的诗,至于宋诗的特点,感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)

3.明清时期,李杜的地位。

时间再往后走走,来到明朝。杜甫明朝可谓是被嫌弃的对象。对于这个心学广泛传播的时代,诗歌的严谨不是被推崇的。明朝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时期,这个时期,同样有着大量的诗歌创作,但成就却远远不如宋朝。这个嫌弃杜甫嫌弃得要死的时期,写诗却是写得最差的。(明朝对于唐宋诗歌的研究与发展并不算太好,详细原因在这里不宜细讲。)

而到了清朝,李白却被文人所嫌弃,一度,读李白的诗是会被嘲笑的。

李杜两人可谓难兄难弟,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人的两个集大成者,在死后的不同时期都被各自嫌弃过,不知道这两人知道之后会不会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调侃自身。

由此我们可见,诗人在文坛的地位,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,收到方方面面的影响。文学史并不是靠纯粹文学感受就能弄明白的学问,而对于网络上浅薄而流行的说法,看官们大可自行无视。

二.李杜常见论断及反驳:

1.杜甫和李白的关系就是热脸贴冷屁股

反驳:杜甫对李白的崇拜是晚辈对长辈的崇拜,两人的友谊更多的是晚辈和长辈之间的情谊。正常人和一个长辈交朋友的时候,距离感很正常吧?所谓的“热脸贴冷屁股”,指的是一个不愿意搭理一个死赖着非要结交。在李杜的关系中,李白并不是不情愿结交杜甫的,也不是全程冷着脸的。


2.杜甫在唐朝的时候是不入流的诗人,李白才是当时的主流

反驳:“没有名声鹊起”≠“不入流”,“人尽皆知”也≠“主流”(这里不含贬低李白的意思)。杜甫不是不入流,只是不那么出名。再者杜甫还没来得及出名,大唐就乱了难道乱世之中大家不打仗还在管你诗写得好不好?那你告诉我杜子美应该怎么“入流”?


3.李白会给杜甫那么少的诗,肯定就是不不在意杜甫

反驳:首先请弄明白,大唐诗人的辈分关系。孟浩然比李白大13岁,在诗人备份中高李白一辈。李白比杜甫大11岁,比杜甫高一倍。杜甫对于李白,就是晚辈。同理李白对于孟浩然也是晚辈。李白疯狂给孟浩然写诗,孟浩然鲜少回诗;同样杜甫给李白写诗,李白也鲜少回诗。这些在辈分意识十分强的古代,都是很正常的!辈分,才是重点!


4.李白的军事才能逆天,杜甫就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。

我们不反对对人物合理的二次创作,但是请不要把人物主观神化或扁平化后带入辩论中。在吵架的时候,看到这种论调的人,大可以无视。因为对方分分钟是个脑补过头且缺少知识的小学生(摊手)

评论(42)

热度(1538)

  1. 共13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